行业新闻

海淀法院通报涉新类型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暨典型案例


      4月19日上午,海淀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2022年度)》,对2021年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情况及近三年新类型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审判情况进行通报,并发布新类型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十件典型案例。

      海淀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弓首先介绍2021年知识产权审判情况。2021年,海淀法院紧密结合区位特点,在案件审判、诉源治理、职能延伸上多点发力,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深嵌于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局之中,以高质效审判积极保护创新成果、维护公平正义,以“源头回溯”诉源治理机制保护区域创新生态,以知识产权“七个平台”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海淀法院民事审判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人杨德嘉介绍,近三年来,海淀法院受理的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呈现数量增长迅猛、类型化案件集中、新类型案件频发的特点,特别是新类型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新类型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集中表现为六大特点,一是平台数据竞争纠纷明显增多;二是刷量类案件呈现批量化;三是有关租赁游戏帐号和视频网站会员帐号的纠纷成为新热点;四是涉视频网站“屏蔽广告”类案件出现新样态;五是利益平衡的考量成为判断行为性质的关键;六是行为保全措施成为及时制止网络不正当竞争的有力手段。

      针对此类案件特点和趋势,海淀法院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一是引导企业树立公平竞争意识,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二是搭建行业协会纽带桥梁作用,助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三是丰富行政机关服务举措内容,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四是强化司法机关法治保障职能,完善知产司法保护机制。

      本次发布会总结了2021年海淀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情况,并以新类型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为视角,归纳案件特点、提炼裁判规则,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类案的审判质效提供参考,为互联网企业进行正当合法竞争提供有益指引。今后,海淀法院将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延伸司法职能,持续提升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能力和水平,为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更好地回应数字经济下的司法保护需求,不断贡献司法智慧与力量。